最健康的親子關係模式
不少家庭認為親子關係不是越親密越好嗎?在孩子年幼時確實是這樣,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終極目標卻是“放手”。家庭中普遍存在下面的幾種親子關係模式,你家是哪種?
1. 夫妻關係親密,孩子同時擁有父母的愛
有句話說得很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幼兒說還要補充一下,“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媽媽相親相愛”。據悉,擁有和諧親密婚姻關係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一般不會差,無論是從孩子心理性格的成長還是生活中的各種表現,他們都會比那些父母感情有缺陷背景下的孩子更為優秀。夫妻關係親密,孩子們能耳濡目染地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男女相處之道,自己跟父母的距離也能“親而不密”,“爸媽都愛我,我也愛爸媽”,也有利於孩子正確婚姻觀的形成。
2. 把孩子放在家庭的首位
有些夫妻關係淡如水、若即若離,他們可能曾經因為一時衝動而結婚,婚後感覺性格不合,但既然結婚了,就將就著過吧。他們在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但修養讓他們容忍下來了。有些夫妻感情可能也挺好,但他們在生活中時常覺得,孩子才是那個跟自己最親的人。這類家庭容易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一個家庭把孩子放在首位往往是悲劇,孩子可能承受了父母太多的愛和期望而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最終結果將是“逃離”,留下了仍舊感情冷淡的父母。
3. 夫妻關係僅靠孩子維繫
這類夫妻可能已經在感情上出現了裂痕,比如單方出軌或雙方已經移情別戀。但時常考慮到孩子還小,不希望自己的自私而傷害孩子。他們經常在家庭採取冷戰或者吵鬧的方式過日子,但為了孩子卻又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討論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孩子們其實都是聰明的小不點,他們能敏感地感知父母的關係和家庭的氣氛,這類勉強靠孩子維繫的夫妻關係,其實比離婚更傷害孩子。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婚姻原來是這麼糟糕的,長大後可能會抗拒婚姻。去年高考結束出現中年夫妻的離婚潮,大多都是這樣的原因。
4. 母親或父親長期缺位
除了單親家庭外,有些家庭,母親可能是事業心較重,或者父親經常出差,導致在孩子成長的童年期,母親或父親經常處於缺位的情況,這是近年較流行的“假單親”。父親能給予孩子陽剛堅毅的榜樣,母親能給予孩子溫柔細膩的榜樣,偏向任何一方或缺失任何一方,都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長。
父親長期缺位,男孩子會比較依戀母親,性格上可能會帶著更多女性化的影子,“戀母情結”和“娘娘腔”可能就產生了;對於女孩子來說,父親的缺位讓她們渴望父愛,成年後可能會更趨向於找年長的男性當配偶尋找安全感,有些極端的,可能會因此痛恨男性。
母親長期缺位呢?男孩子因為長期受爸爸的影響,他們可能會把女孩子的柔弱當“做作”,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跟異性相處,冷酷可能就是這類孩子的特徵;而對女孩子來說,如果母親長期缺位,她們可能也不懂得如何當個標準好女孩,“男人婆”可能就是這類孩子的特徵,做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甚至把自己當男孩子。
大家想必已經知道哪種是最好的親子關係模式了。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肥沃的土壤培育健康的樹苗;貧瘠的土壤培育扭曲畸形或瘦小的樹苗,更多的是性格和婚姻觀方面的影響。為了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在他們面前樹立正確的榜樣是我們的責任。
資料來源: baobao.sohu.com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