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就可改變妳的孩子什麼都要買的習慣!!
某次到超市買東西,看到一個小男孩懷裡抱著一袋薯片和一把玩具槍衝到玩具汽車貨架前,指著一輛紅色的小跑車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說還要這個。媽媽可能煩了,大聲斥責:“不行,你已經買了一袋薯片和一把玩具槍,不能再買玩具汽車!”
『不,我就要我就要……』小男孩開始用腳大力地踏地,扯著媽媽的衣角不肯走,一副得不到絕不離開的樣子。
見媽媽沒說話,那小孩一生氣竟然將貨架上的玩具一件件往地上扔:『看你不買,看你不買!』
媽媽看見孩子的行為生氣了,拆開手上的一捆晾衣架抽出一個,朝孩子身上一頓抽……直到店員勸說才停手。
『給我滾回家,今天什麼也別買了!』孩子哭哭啼啼,不情願地跟著媽媽走了。
有多少家庭是如此“收拾”看見什麼都想買的孩子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什麼都想買的階段,在這階段,孩子看到喜愛的東西就想據為己有,這也是跟他們沒有“你的我的”概念有關,並且他們不知道爸媽為自己買這些東西付出的代價。幼兒時,對他們來說,“買”就好比“拿”那麼簡單,但是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當作“蠻不講理”、“不聽話”。【不知者不罪】啊! 如果大人因此粗暴地毆打孩子,跟無故欺負孩子的壞人有啥區別?
咕咚媽媽是一位老師,她僅用5塊錢,就讓她家的咕咚改掉了什麼都要買的壞毛病。
話說咕咚第一次陪同媽媽到超市立即兩眼放光,到了這個貨架拿幾個,那個貨架拿幾個,購物車沒多久就滿了。
『這是你要買的東西嗎?』咕咚點頭。
『你有錢買嗎?』 咕咚搖頭。
『用錢買了才變成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需要用錢了才能買東西。你沒錢就不能買了,媽媽的錢不是你的錢。』(每次孩子想買東西,灌輸這個觀念很重要。)
『我怎樣才有錢?』
『長大的人需要上班才有錢,小孩子如果有好的表現,媽媽也能獎勵錢。要不這樣,我告訴你怎麼賺錢才來買吧。』
咕咚媽媽回到家後,製作了一個小表格,然後用紅紙剪出了一朵朵小紅花,跟咕咚說:『你每次有好的表現,就能得到一朵小紅花,湊足10朵小紅花就能得到5塊錢,你就可以用5塊錢購買你想買的東西。』
自已獨立吃飯獎勵一朵、幫忙抹桌子獎勵一朵、按時上床睡覺獎勵一朵……積累紅花的過程也是不容易的,每次咕咚想買東西時,咕咚媽就說: 『你還沒錢不能買』還不忘提醒孩子 『你現在已經積累了5朵小紅花,相當於2.5元了』……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最終湊夠了5塊了。咕咚興高采烈,終於有錢買東西了!當咕咚牽著媽媽的手到了超市,一會衝到這個貨架、一會衝到那個貨架,媽媽不忘提醒商品的價格:『這個是3塊,買完一個還剩2塊』,『這個是8塊,買不了哦』……孩子最後拿了幾個商品,一個是3塊的、一個是4塊的、一個是5塊的,孩子還未懂加減法,沒關係,先讓孩子拿著,媽媽不動聲色。
到孩子最後挑完了,媽媽讓孩子數手指頭,『你現在只有5塊錢,相當於5個手指,你手裡拿的商品是3個手指頭加4個和5個已經是12個了,錢遠遠不夠,你現在只能選擇一個商品。』最後咕咚選擇了一件4元的,將其他兩個放回貨架時依依不捨,煽情的樣子笑壞了旁人:『等我回來哦,等我再湊夠10朵小紅花就能接你回家了』。
隨後,咕咚珍惜地拿著4元的商品到了收銀台,鄭重地從口袋裡掏出了5塊錢,孩子的認真勁兒,是以前爸媽任何時候幫忙購買東西所不曾見到的,這就是通過【努力】到【收穫】到【珍惜】帶來的奇妙效果。
從此,咕咚便養成了【只有自己有錢了才能買東西】的習慣了,並且在媽媽的小紅花獎勵機制下,咕咚還養成了不少好行為呢。
如果實施上面的計劃,爸媽最好注意下面4點:
- 每當孩子要買東西,都可以告訴孩子,有錢才能買自己的東西,爸媽的錢不是孩子的錢,爸媽的錢只能用來買認為應該買的東西;
- 孩子湊紅花的獎勵機制,具體獎勵金額和細節爸媽可以自己定,但不要太難也不要拖太長時間,會消耗孩子的動力和熱情;
- 孩子用自己【賺來】的錢選擇商品,應該將自主選擇權掌握在孩子手中,大人可以適當提醒,但不要有太多的否定,否定會打擊孩子不願意繼續;
- 孩子要遵守規則,並按照規則做事,任何縱容違反的行為都會讓遊戲玩不下去,也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收穫
- 孩子懂得了錢的價值,是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金錢的,商品不能說要就能要,孩子會懂得珍惜。
- 商品是買不完的,但金錢有限,需要用有限的錢購買最喜歡最需要的東西,讓孩子初步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
- 孩子懂得了珍惜、感恩和節儉。用來購物的錢來之不易,爸媽每天為家裡購買東西,也是通過勞動換來的,孩子因此也不會亂買東西。
養育孩子,就像栽培一棵樹,只有施肥澆水除草除蟲才能慢慢長大,養育一個孩子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多,需要耐心、行動和教育方法,並不是只讓孩子吃飽睡好就能成長,因為爸媽是否花費心思能決定孩子的未來,所以養育孩子有時也是一種自我折磨的過程,不亞於一項偉大的事業。
資料來源: baobao.sohu.com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