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
胎動(Fetal movement),指的是胎兒在子宮腔裡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懷孕滿4個月後,即從第5個月開始母體可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兒在子宮內伸手、踢腿、衝擊子宮壁,這就是胎動。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表示胎兒的安危。胎動是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的活動。
事實上,在胎兒形成之初,胎動就已經存在了,不過,因為胎兒還太小,再加上有羊水的阻隔,媽媽通常感覺不到;直到懷孕16-20周,孕婦可以第一次感覺到胎動,而經產婦通常比初產婦更早感覺到胎動。
胎動是什麼樣的感覺?
最初胎動的感覺
如果你是第一次懷孕,你可能會在18~20周左右時,第一次感覺到胎動。剛開始的胎動若有若無,像是蝴蝶在扇動翅膀似的。慢慢地,你就會感覺到寶寶的胎動變得越來越有勁,也越來越有規律了。隨著寶寶的發育,你會感覺到寶寶胎動時的拳打腳踢,胎動的幅度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力。
20-24周胎動的感覺
這幾周裡,寶寶的胎動會越來越多。從這時候起,一直到接下來的十幾個星期裡,將是寶寶胎動非常活躍的時期,他正忙著在你的肚子裡踢腿、打筋斗呢!
24-28周胎動的感覺
你的寶寶可能開始打嗝了,所以,你偶爾會感到肚子陣發性地一跳一跳。現在你的羊膜囊裡容納了多達740毫升的羊水,寶寶可以在裡面自由地活動。雖然寶寶能夠聽到聲音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從這時候開始,你可能會發現,當外界突然發出什麼聲響時,你的寶寶會在子宮裡跳一下一般從28周開始,寶寶的生活節奏就比較明顯了,他會有睡眠和覺醒的週期。寶寶醒著時,胎動就多,胎動的幅度也大。寶寶睡覺時,就顯得很安靜,即便有胎動,動作也很小。所以,從現在起,你需要好好地了解一下你寶寶的“作息習慣”,也就是他的胎動規律了。有的產科醫生會建議你從28周開始每天數胎動,作為監控寶寶健康狀況的一個自助手段。
29-31周胎動的感覺
寶寶胎動的幅度變小了,但你卻能更加明顯地感覺到胎動。胎動的幅度變小,是因為隨著寶寶長大,你子宮裡的空間變得狹窄了,他的活動受到了限制。
32-33周胎動的感覺
這時候,寶寶的胎動將達到高峰。由於你的寶寶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壯,從現在開始,你將注意到寶寶胎動的頻率明顯增加,胎動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了。
36周左右胎動的感覺
這時候,寶寶可能已經頭朝下蜷曲著身體,擺好了最終出生時的姿勢。如果這是你的第一胎,你子宮和腹部的肌肉會比較緊,它們能幫助寶寶保持這種姿勢。現在你能感覺到的寶寶胎動主要是他用小胳膊和小腿捅你的肚子,有時候,這小傢伙還可能會把你的肋骨踢得生疼。
如果這不是你的第一次懷孕,你腹部的肌肉可能不會那麼結實有力,所以,你的寶寶可能會不斷改變姿勢和胎位,甚至有可能直到預產期都是這樣。
36-40周胎動的感覺
隨著寶寶越長越大,大翻身式的胎動不再那麼頻繁了。如果寶寶正在吮吸自己的拇指,突然發現“找不到”拇指了,他的小腦袋就會從一邊轉到另一邊,試圖找回自己的拇指來。這時,你就會感到寶寶這一快速、突發的胎動。
在孕期的最後兩周,胎動可能會稍慢下來,寶寶成長的速度也會稍稍下降。這些都是正常的,你不必擔心。
胎動的頻率?
胎動是寶寶健康的指針,平均一天的正常胎動次數,由懷孕24周的200次,增加到32周的575次是最高峰,直到足月時,會減少至282次,不過一般孕婦是不會感覺到那麼多的胎動。
至於何時是胎動最活躍的時候?就是當媽媽吃完飯後,血糖升高,胎兒的心情愉快,心跳速率加快時的這段時間,而晚餐過後更是胎動最頻繁的時候。
為什麼要數胎動?
胎動反映了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的安危狀態。如果胎動出現異常,則很可能是出現胎兒宮內缺氧。專家做了一個很形象地比喻,寶寶的胎動相當於我們的跑步,在每次胎動的過程中,胎心都會加速,會比平時快10-15次。胎動減少直至消失後24小時內,胎心就會消失。
因此,依靠媽媽的自我監控,每天掌握胎動變化的情況,可以隨時了解寶寶在子宮內是否安然無恙,及早發現問題。 胎動的規律是一成不變的嗎?
妊娠32周時,胎動最頻繁,每天胎動的次數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上千次。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因為胎兒慢慢長大,子宮內可以供他活動的空間會越來越少,因此他的胎動也就會減少一些,沒有以前那樣頻繁。
而且,每個胎兒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晝夜之間胎動次數也不盡相同,一般早晨活動最少,中午以後逐漸增加。晚6點至10點胎動活躍。大多數胎兒是在媽媽吃完飯後胎動比較頻繁,因為那時媽媽體內血糖含量增加,寶寶也“吃飽喝足”有力氣了,於是就開始伸展拳腳了。而當準媽媽餓了的時候,體內血糖含量下降,寶寶沒勁了,也就比較老實,這也是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掌握胎動的辦法
母親感知法:這種辦法是讓準媽媽依靠自己的感覺,在孕晚期每天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各選1個時間段,數1個小時胎動。這個時間段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掌握。例如早上起床前的1小時,中午午休的1小時,晚飯後1小時。然後將3個小時的胎動次數相加乘以4,即為12小時胎動次數。如果12小時胎動次數大於12次,為正常;如果12小時胎動次數少於10次,屬於胎動減少,就應該仔細查找原因,必要時到醫院進行胎心監測。
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方便,準確率也比較高,大多數的醫生都會推薦準媽媽使用這種方法。
超聲波觀察:這種方法一般是針對有特殊狀況的準媽媽,而且只能在醫院進行。 寶寶的胎動有四種模式
寶寶的胎動有四種模式
1. 全身性運動:整個軀幹的運動,例如翻身。這種運動力量比較強,而且每一下動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3-30秒。
2. 肢體運動: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每一下動作持續時間一般為1~15秒。
3. 下肢運動:也就是我們常常感覺到的寶寶的踢腿運動。這種動作很快,力量比較弱,每一下胎動持續時間一般在1秒以內。
4. 胸壁運動:比較短而弱,一般母親不大容易感覺得到。
如果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則為異常;少於10次,則表明胎兒有危險,在子宮內有缺氧現象。如果在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無間歇地躁動,也是宮內缺氧的表現。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異常胎動是因病理情況和功能障礙,如臍帶繞頸較緊、胎盤功能障礙,或孕婦不正常用藥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缺氧。當胎兒的生命受到威脅時,胎兒便出現異常的胎動,不僅表現在次數上,而且還體現在性質上,如強烈的、持續不停的推扭樣的胎動或踢動,甚或是微弱的胎動,這些都是不祥之兆。異常胎動,應及時就診。
在妊娠28周後,胎動部位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現小腹下部。如果小腹下部經常出現胎動,則可視為異常,表明胎位不正常,多為臀位或橫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難,應及時就診。
準媽媽要小心4種異常胎動
胎動突然減少
診斷原因:準媽媽發燒
專家分析: 一般來說,如果準媽媽有輕微的發燒情況,胎兒也因有羊水的緩衝作用,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準媽媽發燒的原因,如果是一般性的感冒而因引起的發燒,對胎兒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果是感染性的疾病或是流感,尤其對於接近預產期的準媽媽來說,對胎兒的影響就較大。
準媽媽的體溫如果持續過高,超過攝氏38度的話,都會使胎盤、子宮的血流量減少,小傢伙也就變得安靜許多。所以,為寶寶健康著想,準媽媽需要儘快去醫院,請醫生幫助。
專家建議:
1. 懷孕期間,要注意休息,特別要避免感冒。
2. 有流行性疾病發生時,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3. 每天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新鮮。
4. 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胎動突然加快
診斷原因:準媽媽受劇烈的外傷
專家分析: 一般來說,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有羊水的保護,可減輕外力的撞擊,在準媽媽不慎受到輕微的撞擊時,不至於受到傷害。
但一旦準媽媽受到嚴重的外力撞擊時,就會引起胎兒劇烈的胎動,甚至造成流產、早產等情況。
此外,如果準媽媽有頭部外傷、骨折、大量出血等狀況出現,也會造成胎動異常的情況發生。
專家建議:
1. 少去人多的地方,以免被撞到。
2. 減少大運動量的活動。
胎動突然加劇,隨後很快停止運動。
診斷原因:胎盤早期剝離。
專家分析: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懷孕的中期以後,有高血壓、嚴重外傷或短時間子宮內壓力減少的準媽媽多容易出現此狀況。癥狀有:陰道出血、腹痛、子宮收縮、嚴重的休克。
一旦出現這樣的看,胎兒也會隨之做出反應:他們會因為突然的缺氧,胎動會出現短暫的劇烈運動,隨後又很快停止。
專家建議:
1. 有高血壓的孕婦,要定時去醫院做檢查,並依據醫生的建議安排日常的生活起居。
2. 避免不必要的外力衝撞和刺激。
3. 保持良好的心態,放鬆心情,減輕精神緊張度。
急促的胎動後突然停止。
診斷原因:臍帶繞頸或打結。
專家分析: 正常的臍帶長度為50cm,如果臍帶過長則容易纏繞胎兒的頸部或身體。因為好動的小傢伙已經可以在羊水中自由地運動,翻身打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被卡住。一旦出現臍帶纏繞或是打結的情況,就會使血液無法流通,導致胎兒因缺氧而窒息的現象。
有上述情況出現時,準媽媽會感覺到:胎兒會出現急促的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突然停止,這就是寶寶發出的異常信號。
專家建議:
1. 一旦出現異常胎動的情況,要立即就診,以免耽誤時間造成遺憾。
2. 準媽媽要細心觀察每天的胎動,有不良感覺時,馬上去醫院檢查。
資料來源:baobao.sohu.com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