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的孩子提出一些在你看來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懂得如何正確拒絕嗎?想想我們成人之間,一般是怎麼拒絕的?尤其是面對位置比我們高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人?一定是充滿藝術的『婉拒』居多。說到家庭教育,道理其實同樣如此,那麼,怎樣才是合理的拒絕的形式?

尊重平等、心平氣和、溫柔而堅定,像打太極一樣,來來回回推手,行雲流水,隨心所欲,無縫無隙,審時度勢,進退有據,剛柔相濟…… 不經意間無形中化解彼此的不同立場,達至和諧。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呢?
有一天晚上,快11 點了(女兒睡得很晚,一直是這個習性,3 歲後才慢慢轉過來),香香要看動畫片《青蛙王子》,婆婆嚴肅地說:『不能看了!香香,好孩子,我們不看了。』

香香立即不悅,大叫起來:『我就要看就要看就要看。』

婆婆沒法,只好哄她說,『好,看,看。』

香香就過來找我放動畫片。我溫和地問她:『想看青蛙王子?』。『嗯。好,等等。』等電腦開機的時候,我對香香說:『要不我們先畫會畫吧,畫一會再看青蛙王子。』

『好』。香香爽快地答應了。

畫了一會,香香說:『爸爸,沒意思,我不想畫了』。

我說:『那爸爸給你講故事吧』。

『不,我要看青蛙王子』。

『好,看青蛙王子啊,我們明天再看,現在太晚了。我們聽個故事吧,不好聽爸爸就給你換,好不好?』說著就給香香放起她愛聽的故事。

香香打了個哈欠,也沒有太反對,聽了一會,就睡著了。

……

有一天上午,我們要外出,天有點冷,香香沒穿襪子。保姆阿姨給她穿襪子,她不肯。

阿姨說:『不能不穿啊香香,天太冷了!』

香香拒絕,大叫:『不穿不穿我就不穿!』

媽媽走過去,對香香說:『不想穿襪子了? 』

『嗯。穿襪子真是很麻煩啊,可是又必須穿,真是討厭啊。』

『可是媽媽好擔心你生病,所以必須穿襪子。媽媽問你,你喜歡穿那一雙啊?』
『我不喜歡我不喜歡我不穿我不穿!』

媽媽繼續溫和地說:『香香,襪子必須穿,媽媽可以給你點時間想想你愛穿哪一雙。』

過了一會,香香說:『那我穿粉襪子吧。』

……

有一天下午,香香玩耍時,離電線拖板很近,保姆阿姨擔心了:『香香,不能在這裡玩,小心觸電 !』

香香嚷:『不,我就要在這裡玩,我就要在這裡玩!』

我告訴阿姨:『你到她旁邊,多小心,保護好她即可,不用說別的』

阿姨就到她身邊陪她,香香專心玩她的,玩了一會,自然也就轉移陣地了。

……

有一次,香香忽然對窗戶感興趣了,非得爬上去不可,保姆阿姨給她講道理,根本不聽,還使勁哭叫。
我走過去,抱起她,站在窗框上,陪她看了會風景,她就心滿意足的下來了,之後再也沒提過類似的要求

……

又有一次,香香在客廳裡跑來跑去,跑得好開心,保姆阿姨趕緊說:『別跑了!別跑了!小心撞到了!』

香香根本不為所動,跑得更歡了。

我對香香說:『來,跑爸爸這兒來。』香香跑過來,一頭扎到我的懷裡,格格直樂。

我對香香說:『特別開心吧?』

『嗯』!

『來,我們等一會,讓阿姨把客廳稍微收拾一下,省得不小心碰到』。

阿姨趕緊把東西收拾收拾,整理出一塊完整的運動場。香香開心得不得了,又跑了好幾圈,也不過幾分鐘時間,運動會勝利結束。

……

 

前兩個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

拒絕可以,但是拒絕的形式非常非常重要。很多時候,形式遠比內容重要。

關於拒絕的形式,簡單來說,就是:不可以直截了當、硬邦邦、霸道、毫無迴旋餘地似的拒絕。

也就是說,盡量不要一下子直截了當就說『不』、『別』、『不行』、『你怎麼…… 』這樣的拒絕或指責的詞彙。

也就是說,不可以『噹噹當…… 』、『槓槓槓…… 』的拒絕。

這樣的拒絕,起始的是不喜,是生氣,是害怕,是憎恨。

這樣的拒絕,引發的是碰撞,是糾紛,是戰爭,是傷害。

這樣的拒絕,不管誰贏,都是輸。

因為,這樣的拒絕,往往意味著彼此的不尊重、不平等。

尊重!尊重自己的心,尊重孩子的心!

尊重!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這樣的拒絕的過程中,分分秒秒中,都在高度關注自身的心靈的狀態,都在高度關注孩子的心靈的狀態。

分分秒秒中,對自己的念頭、慾望、信念、情緒,瞭如指掌,分分秒秒中,對孩子的念頭、慾望、信念和情緒,瞭如指掌。

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如此緊密的心神相守,不下一番苦工,是絕不可能達至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好好努力啊。

根本上,做不到這個,是絕不可能做到『無分別的愛』的。

這樣的和心在一起的狀態,這樣的心領神會,這樣的心神相守,是『無為而無不為』嗎?

不,這不是什麼『無為』,相反,這是最大程度的有為。

有為什麼呢?

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無分別的愛,是建立在深厚的生命成長的基礎上的。

前兩個故事(的精神),和大家分享到這裡,至於後三個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

拒絕,一般只是在涉及(孩子身體)健康、涉及(孩子生命)安全的時候發生,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時候,很多時候,其實也不必選擇拒絕。我們只需要提供更多的保護,更多的小心,即時滿足孩子即可。孩子滿足了,就放下了。反過來,孩子總是不滿足,她就會總是惦記著。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樣下去,我們只會防不勝防,把孩子和自己,都置於更加危險的處境。

所以,拒絕一定要是非主流的非主流啊,而滿足,一定要是主流之主流啊。跟大家說拒絕的話題的時候,更要提醒大家,真正的主流是什麼。

問題是,為人父母者,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本事,就是幾乎可以把任何一件事情,都與孩子身體的健康、生命的安全,掛起鉤來,發生起緊密的聯繫來。於是,拒絕就此氾濫,無論內容還是形式,往往全部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上升到(孩子身體)健康、(孩子生命)安全的高度,也還好,更可怕的是:

動不動上升到生命行為習慣、上升到生命道德品質的高度。

繼續上升:上升到所謂的『起跑線』的高度……

這個,才是真正可怕。

我們經常會把孩子偶爾的一時的行為,想像成為永恆的習慣,想像成為未來的現實,想像到最可怕的結果,想像到最壞的可能性,上升到無限的高度,下降至無盡的煉獄. …..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心底最深處,我們最最害怕面對的是這個問題:

人生,萬一輸了,怎麼辦?!

這個,才是真正令人絕望的地方,才是一切的根本的緣起。

我們被自己的恐懼,給深深地嚇壞(恐懼)了。

人生,好可怕好可怕,如果萬一,輸的話……

孩子的存在,只是再次有效地,喚醒了我們本就存在的深深的恐懼。

我們就是這樣地,恐懼著自己的恐懼,同時,毫不吝嗇地,把它傳遞給我們最愛的孩子,以最美好的語言,以最正確的思想,以最自欺的方式,無盡地傳遞著。

這無邊無際的恐懼啊……

家庭教育失敗的根本的原因,即在於此。

人類文明失敗的根本的原因,也在於此。

這個,也是我真正的、唯一的努力的所在。

我寫來寫去,只不過是想告訴大家:

如何看到自己的恐懼,如何無分別地愛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如何和自己的恐懼和諧相處。

我想告訴大家:人生,並沒有這麼可怕,但是,首先你必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恐懼。

人生,輸了怎樣?也許,你會說:這太可怕!

人生,贏了又怎樣?也許,你會說:我很高興!

這樣的輸贏,也不過是恐懼的作祟而已。

所以,你不看到生命深處的真正的恐懼,是永遠也不會真正知曉:

什麼叫『輸』?什麼才叫『贏』?

我想,人生真正的問題,不是輸還是贏,而是: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輸』和『贏』?

顯然,我們必須去傾聽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我們必須去傾聽我們內心深處的信念,我們必須去傾聽我們內心深處的慾望……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知曉,什麼是『輸』,什麼是『贏』!

在我看來,學會愛自己,才是真正的贏。

當我們不會愛自己,我們就會依賴別人來愛自己,我們就會向外界索愛。自然,這樣下去,我們會極端在乎他人的聲音,如此,他人的聲音,自然就有能力,來左右我們的靈魂。

為了不讓他人說我們不好,於是乎,我們就對自己說:絕不能輸,我們的孩子,也絕不能輸。只是,我們已經渾然忘卻了:到底什麼是輸?什麼是贏?

原來,就是這樣漸漸地,我們喪失了自己的自由意志,我們以他人心、他人腦,代替了自己的心,自己的腦。

我們漸漸發現,迎合他人,才是最安全,才是最渴望。

我們就這樣,把自己的心,漸漸地丟卻了。

有的時候,我們收穫了他人的迎合,我們很興奮,只是,我們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這樣的興奮,總是很短暫,而不快樂,好像是生命的常態。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收穫到他人的迎合,我們很沮喪,我們給自己打氣,我們看無數勵誌圖書和電影,我們對自己說要不屈不撓. ,我們通過打擊自己來戰勝自己,來給自己力量.. ….

先不管未來,我們能不能成功獲得他人的迎合,只是來看看現在,我們會驀然而大驚:

不經意間,我們已經遍體鱗傷,從身體,到靈魂最深處,有的地方,甚至已經傷得不堪入目,不堪回首,不堪面對……

我們給自己遍體的鱗傷,我們自然也一定會給我們的孩子以:遍體的鱗傷。

這樣的輸贏,其實,結果一定是輸啊。

為什麼,因為,在一開始在最前提,人生就已經輸了。

你要有輸贏的時候,你就已經輸了,輸得徹徹底底。

因為,你已經不愛自己了。

一個人不愛自己,自然也不會真正愛他人,不會愛的人生,自然是輸啊。

所以,學會愛自己,是人生唯一的正確的前提。

什麼是真正愛自己?

傾聽自己內在的情緒(比如恐懼)、情感、信念、慾望,全然了知,全無分別,全然接納,百依百順。

自己的內在,才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一重要的,才是第一需要關注的。

當我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恐懼,看到自己的慾望,看到自己真正的心聲,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真正左右我們自己的,其實是這些聲音,外在的,只不過是工具,只不過是煙霧。原來,我們都是被騙了。如此用功下去,外界的聲音的魅力,越來越消退,越來越喪失左右我們靈魂的能力。我們越來越有能力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在不停深入傾聽自己心聲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知道自己的愉悅所在,自己的天賦所在。當我們總是做著自己的愉悅和天賦所在的事情,外在的成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降臨。

原來,我們學會愛自己,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學會做真實的自己,學會以我為主,這樣就好了,這樣就能贏得全部的人生。

所以,學會愛自己,才是真正的贏。

這個過程,這個傾聽自己、了解自己、熱愛自己、堅持自己的過程,就叫做:無分別的愛。

 

來做個總結:

首先,拒絕的形式很重要很重要,要學會圓融平衡,溫柔而堅定。

其次,即使在涉及健康和安全的領域,也可以採取不拒絕,拒絕​​是少數的少數,例外的例外,相反,即時滿足,是普遍的普遍,主流的主流。

第三,拒絕的是行為,而不是情緒情感(請結合故事細細體會之)。

因為,愛自己,是傾聽自己的情緒(比如恐懼)情感信念慾望,是對之全然了知,全無分別,全然接納,百依百順。

由此,愛孩子,也是傾聽孩子的情緒(比如恐懼)情感信念慾望,是對之全然了知,全無分別,全然接納,百依百順。

 

資料來源:baobao.sohu.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