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們都訴苦,說自己家孩子吃飯越來越困難,經常吃一點東西就跑去玩,如果不餵他,他要麼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要麼就是只玩不吃,讓人看著乾著急,只能去餵。在吃飯這件事上,真的是讓人頭疼不已!

feeding-baby3

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出現問題,當我們發現孩子總是要求老師幫忙做某些事情,自己不願意、不敢去做稍有挑戰性的事情時,我們會提醒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自己解決生活中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等等事件。但我們也總是會聽到一些“合情合理”的“藉口”,比如:怕孩子下午會餓,怕孩子營養不均衡,怕孩子無法養成良好吃飯習慣,等等,解決辦法呢,當然是追著餵……

 

餵飯,真的好麼?

孩子在1歲左右,就可以培養自己吃飯的能力了。只是這個時候,我們會擔心他吃不好,擔心他弄髒衣服等等,然後選擇餵飯,但是這解決了大人的焦慮與擔心,卻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甚至很多孩子都4、5歲甚至更大了,家長依然不捨得放手。

孩子吃飯是誰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但家長不這麼認為,他們把這事當做自己的任務去完成,而讓孩子認識不到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你不把飯碗端過來,他就會一直等著你,你若不餵他,他可能會大發雷霆。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讓孩子認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呢?

 

你的孩子,知道餓的感覺嗎?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吃的太少,身體會生病,進而不斷的去催促孩子吃,有些甚至會規定“吃飯任務”,不完成就不讓玩。試問,大人的食慾每天都保持異常良好麼?大人吃飽了,再要求一定要吃,你還願意並且吃的下去麼?孩子亦然,飢餓與否是他自己的生理需求,真的餓了,自然會吃,我們過度的干預、控制,會大大降低孩子的食慾,而非增強。

 

把吃什麼、吃多少的權利,還給孩子!

是時候還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吃飯環境了。1歲之後,我們可以試著培養孩子自己的吃飯能力,此時的我們放下“嫌麻煩”、放下“焦躁情緒”、放下“合理藉口”,耐心的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讓他自己去完成吃飯這件簡單而又關乎生命的自立能力吧!做飯之前,我們可以詢問孩子想吃什麼菜,做飯時,孩子若想參與,就給他進入廚房的通行證,讓他知道做飯的樂趣;有時間時,帶他去體驗下生活,讓他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這樣,你還會擔心他會照顧不了自己麼?

每個孩子的食量不同,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吃很多東西。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們需要反思一下,問題究竟出現在孩子身上,還是更多的源自於家長擔憂。孩子的潛力無窮大,請給他自己做主的權利!

 

 

資料來源:baobao.sohu.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