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後,人生的第一次冒險 ~ 進食
出生後不久,孩子就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體驗:進食。當然,出生體驗已經是他人生的一個主要經歷了,但是進食卻不一樣。出生時孩子配合母親將自己推出子宮,但其實整個的生產過程中,他的行為主要是一種反射性的被動參與,現在的情況卻變化了,不僅母親想要哺育他,他也渴望進食。
冒險的進食體驗,充滿了心理學的意味。它同樣為孩子未來人格的塑造,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幸運的是,進食的體驗和出生不同,總體上說出生是一種創傷,而進食則充滿了幸福感和滿足感,一般來說情況如此。
但是,孩子需要應對一些困難才能完全的享受進食。滿意的進食前,孩子會經歷很多重要的心路歷程,首先他會生活在無意識的世界,然後逐步的開始具有自我意識。具有真正自我意識的過程,還可以幫助孩子開始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逐漸意識到那個陌生的人就是母親。
讓我們試著從孩子的視角看看,子宮裡的孩子(我們知道,真正的生命開始於受孕期),人生的第一個月是在子宮中度過的,對世界一無所知,他的世界就是子宮。九個月過去了,他只能感受到屬於自己的一些身體的感覺,刺激都像是來自自己的一部分。
簡單的說,他不知道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是分離的。出生後他依然具有相似的體驗,好像泡在子宮中的羊水里,孩子依然有一種被母親環繞的感覺,按之前的經歷,他不知道分離自己和母親身體的邊界在哪裡,現在他自然也不知道心理的邊界在哪裡。
大部分情況下,母親深深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她會立即感覺到孩子的需要和無意識的請求並滿足他們,於是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在滿足自己。
但是,世上沒有能避免孩子所有挫折的母親、完美的母親。如果孩子遭受適度的挫折,反而會播灑自我意識成長的種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漸開始意識到外在世界的存在。那個世界不會為了滿足他的需求和渴望而存在。這個發現讓孩子苦不堪言、痛徹心扉。很常見的一個現像是:當一個不停哭泣、無助的孩子等待奶水時,他不是餓了,而是處於一種巨大的驚恐中。
逐漸的,孩子知道乳房不是自己而是獨立於自己的現實存在。那麼,他也知道母親的存在嗎?不,他還不知道。事實上,他不知道乳房是一個複雜的人的一部分。在他看來,提供乳汁的乳房、母親的聲音、笑容都毫無聯繫。
上世紀20年代,居住在英國的匈牙利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尼?克萊因最早提出了上述的觀點。當年她遭到了很多學者的尖銳批評,但現代神經科學的研究卻證實了她的觀點。事實上,孩子出生時大腦並沒有發育完全,它缺乏三個月後才能發育出來的“聯接區域”,而整合感受器官傳遞的感受並賦予意義,正是“聯接區域”才具有的功能。
孩子不能將母親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於是“立即有乳汁”的母親和“沒有乳汁”的母親,也不是一個人(或者更好的說法是,不是一個乳房)。所以對孩子來說,在某些時刻所有的事情“完全好”或“完全壞”。情緒反應也一樣,一會像在天堂,一會像在地獄,同樣,在孩子的發展早期,記憶能力比較差,由於之前的記憶很容易丟失,天堂和地獄間的轉換很容易就會發生。相反,當記憶的能力開始形成,孩子會開始整合“好母親”和“壞母親”(母親就是乳房)。但是,接下來,孩子會對母親產生一種無意識的恐懼。而且,他會將感覺連接到自己的情緒狀態,幻想著被自己傷害和破壞的“壞母親”會報復他的貪婪和不顧一切的憤怒。
現在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進食階段。生命的第一個月,孩子的嘴部是最敏感的器官,嘴會帶來最強烈的身體反應。所以,孩子幻想的報復主要是“被吃掉”或類似的破壞。嬰兒遊戲分析(甚至只有2歲)為我們提供了證據。
同樣,很多產生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成年人,也從未走出“被吃掉”的幼稚幻想。他們幻覺和妄想的症狀證明了孩子此時確實有類似的恐懼。而無獨有偶,很多人盡皆知的童話故事也充滿了殘忍、血腥的“被吃掉”的情節。
上述情況會持續到出生後4-6個月,接下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到來了。隨著大腦的不斷成熟和經驗的累積,孩子開始和母親具有更加現實的關係,上一個階段遺留的問題也僅僅是一些內疚感。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內疚感會轉換成一種補償的渴望,補償自己曾經錯誤對待過的母親。正是因為如此,在很多心理學專家眼裡,孩子在第一年的後六個月看上去才會有些抑鬱。
我以前說過,童年早期階段對孩子成年後的生活和人格塑造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童年第一個階段(0-6個月)遇到太多困難,孩子會成為非常焦慮或充滿攻擊性的人,或者正相反,成為非常膽小或充滿恐懼的人,最糟糕的情況下,他們會罹患神經症或精神疾病。
與此相反,第二階段(6-12個月)遇到太多困難的話,孩子會容易產生抑鬱的風險或者成為膚淺而狂躁的人。如果孩子兩個階段都能成功的順利度過,孩子會開始和母親或他人產生真正的連接。
接下來,一個巨大的問題呈現在眼前:為了促進孩子的成長,母親該做些什麼呢?答案顯而易見,只是在實現的過程中會有些複雜。自然而然的,首要的必需品是母親的愛和母親對孩子完全的接納。不幸的是,一位女性無法全心投入的原因有很多:太多的事;太疲勞;健康狀況不好;對丈夫不滿;對家庭不滿等等。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上述原因,母親會在孩子身上尋求滿足。讓孩子滿足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惡劣的影響,它會以一種無意識灌輸給孩子,並讓孩子非常難過。同時,它進一步強化了孩子幼稚的“壞母親”的幻想。
很多的母親都非常焦慮,哪怕是很小的錯誤,也會讓她們對孩子感到內疚,有些母親對孩子照顧的細緻入微、充滿佔有欲,建立的也是一種讓人窒息的關係。事實上,一個正常健康狀態下的孩子非常安全,他並不需要過度的扶持。
如果他不想吃的太多?沒問題,當他的體重增長到正常的標準,吃多少都可以。一個值得注意的現像是:一些很健康的孩子,晚上卻在不斷哭,很可能是來自母親的過度照顧。
相反,當代社會有一個新現象,很多年輕的母親不願意母乳喂養。她們過度擔心自己的體重、美貌或者擔心寵壞了飢餓的孩子。總體上說,她們應該處理一下自己的自戀問題。但是如果她們真的不願意哺乳,最好不去勉強她們,可以停止哺乳。在我看來,一個好奶瓶也勝過一個“壞”乳房。
母乳喂養多長時間合適呢?世界上不同文化下的情況不同。美國和歐洲的女性不超過3個月;印度會持續3年或者更長。當然,這都是些極端的例子。太短的哺乳期會造成孩子很大的挫折,太長的哺乳期孩子會非常依賴和脆弱。綜合考量上述信息,一個健全的嬰兒(這點需要反復重申),8-10個月的母乳喂養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作者:Dr. Mauro Mancini (馬龍)
意大利羅馬大學心理學、哲學與藝術博士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