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
當代社會,一個症狀在人群中廣泛的風靡起來,雖然東西方存在些許不同,但卻沒有很大的差異,這個症狀就是焦慮
大城市裡,緊張的節奏迫使人們忙忙碌碌:競爭精神蔓延,相互理解的難度增加,甚至家庭中人們都在遭遇類似的情境,那是一種無窮無盡的忙碌。
另一方面,有一種特殊的焦慮,從古至今一直存在。隨著歷史的進程,它的變化僅僅是更頻繁的發生機率,那就是母親和自己孩子的焦慮,還有孩子自己的焦慮。
母親必須悉心的照顧新生兒,於是她們看上去總是很焦慮。心理學家和醫生都認為焦慮是早期的母親角色的自然屬性,也是孩子出生時荷爾蒙的產物。產生這類荷爾蒙的目的是幫助母親和自己的孩子完美的彼此接觸,而在孩子生命最早的幾個星期,和母親的緊密接觸對孩子至關重要。但是,這種焦慮僅僅持續兩三週即可。
接下來,母親需要鬆弛下來,產生自己能和孩子慢慢產生共鳴的信心。可是,有些母親卻無法調整自己,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她們對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感到困惑,或者過度擔心。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困惑和擔心也會越來越嚴重,母親們會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健康、營養、習慣,哪怕兒科醫生們告訴父母孩子一切正常。
另一方面,孩子都有自己的問題。我們應該知道,童年和成長本來就意味著各種問題。需要面對不可避免的痛苦。經歷了天堂般的子宮體驗,“從嬰兒變成兒童”顯然是一個讓人恐懼的任務。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會感覺到壓力和痛苦,他們的感受也必然會加劇母親的焦慮。當然,母親的焦慮也會再度引發孩子的焦慮,多次反复形成的惡性循環,將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現在,我們需要區分一下這些混合的各種焦慮,讓它清晰起來。首先我們先考慮母親的心理狀態,之後的文章中我們再分析孩子的焦慮
事實上,有時候母親呈現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的焦慮。一位年輕的母親不能自發的和孩子建立關係,問題可能出在幾個方面:
首先,她自己的人格。一位缺乏自信或者自己的內在心理問題一籮筐的母親,她們如何良好的平衡自己的人格呢?
其次,與丈夫、婆婆的關係不好,於是對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滿意的母親,也會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問題重重;
再者,經濟上很窘迫的母親,這一切本身就會引發焦慮和抑鬱。但是這些因素與孩子無關。孩子的存在,只是加強了母親的不適感,並讓孩子成為這些焦慮和抑鬱的另一個受害者。
但是,以下兩種特殊的情形會嚴重影響母嬰關係
首先,這位母親和自己母親的關係是否和睦。一般女孩從6歲開始到青春期,從意識層面或者無意識層面,會和自己的母親認同,將母親視為學習的榜樣模仿。欠缺這個階段的女孩(這種情況很常見),接納自己的孩子會存在困難。不僅如此,她的女性化、母性的特質也會不太明顯,而這對孩子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另一種情況:母親是否接納孩子。不幸的是,一個母親不接納自己的孩子的理由有很多:也許她沒有準備好迎接生命的新體驗;也許生產的過程讓她過於虛弱和疲憊;也許孩子無盡的需求讓她很洩氣,看上去,這個小東西只是在乎吃喝和別人對自己的關愛。事實上,一般的母親,哪怕是遭遇了重重困難的母親,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接納孩子。但是,良好的願望和無盡的愛,其實正是焦慮的源泉。因為她們會情不自禁的對孩子產生攻擊性,所以母親們才總是那麼擔心孩子,好像母親們必須幫助自己的孩子防禦她們無意識的攻擊性似的。
她們奮力為孩子避免各種壓力,而從不思考這樣的行為反而會帶給孩子壓力;
她們擔心孩子的穿衣、寒冷的天氣,所以她們為孩子裹上一層層的衣物;
她們擔心孩子的營養,讓孩子多吃,有時候孩子不吃飯,會讓母親非常害怕。於是,對於孩子偶爾不餓的感覺,她們會有非常難過的反應,而這恰恰是很多孩子厭食和對食物恐懼的起點。
更常見的情況下,她們不讓孩子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哪怕是一個微小的困境,於是,她們奪去了孩子自己戰勝困難而獲得的樂趣。
上述一切問題,都會讓孩子感覺到侵入性,接下來孩子會產生焦慮、擔憂(或者相反的,孩子會變得抑鬱和過度依賴,這種情況會更糟)
另一面,也有些母親感受到了自己情感方面對孩子的抵觸,也有些人愧疚的承認了對孩子的不滿。她們也一樣,沒有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而是努力盡到了自己做母親的責任。但是無論母親怎麼表現,她都無法成為一個好母親。她們會為此而焦慮嗎?是的。但她們在為自己焦慮,而不是孩子。所以她們對孩子的照顧會顯得有點冷冰冰、疏遠、注意力渙散。
然而幸運的是,更多的母親完全的接納孩子,她們用自己的愛開心的養育著自己的孩子。
此時母親感受到的焦慮來自一種擔心,擔心無法勝任照顧孩子的責任。很多母親過於重視母親的責任而倍感壓力,一般類似的焦慮出現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而對第二個孩子的養育,將幫助母親獲得更多的勇氣。這種母親,多數比較年輕,看上去有些幼稚。乍一眼看上去,她們非常親切,但和孩子的相處中,缺乏經驗和手忙腳亂會帶給她們明顯的壓力。很多人都不知道,孩子其實需要一個有力的臂膀,有時候過於小心翼翼的照顧,反而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過於溫柔的懷抱,會讓很多孩子成年後依然夢到掉落,在一身大汗中醒來。
很多年輕的母親會涉獵書籍,廣泛的學習育儿知識。但學來的手勢,顯得機械和笨拙。而且很多人為了不犯錯,模仿自己的母親。更有甚者為了表達對父母的不滿,故意對著幹,這些都不是成熟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都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
簡言之,想成為一個好母親,需要母親本能、自發的反應和行為,真正關心孩子的母親會有一些自發的行為。
一般當母親全然的沒有焦慮和擔憂時,自發的行為才會自由的呈現出來。好母親會關心孩子的行為和人格。她們知道,就算是小孩子也會有“人格”。心理學確信,一個3歲的兒童已經有了一種發育完整的人格。所以,我們認為的一個好母親,是能在每天和孩子的接觸中,不斷發現他人格的豐富性的母親。
當然,答案要看造成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是人格的原因,她需要個人成長,幫助她強大起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信起來(工作,家庭,社會生活等),可以戰勝孩子帶給自己的恐懼。
如果問題出在了母嬰關係上,最好深究一下孩子對母親的意義,或者看看母親對孩子更深層的情感是什麼。
上述兩種情況,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可以藉助心理諮詢獲得支持,或者父親也能部分的給予類似的支持,減輕年輕母親的負擔,用理解和溫柔的方式,幫助她接觸自己的情感。
事實上,孩童的世界,是一個偉大的冒險,充滿了新奇和挑戰。母親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開心的冒險。為什麼不呢?用一種嬉戲和遊樂的方式,一起展開探索的旅程。
陪孩子去冒險,用本能的愛去安撫幼兒敏感的心
本文作者:馬龍(Mauro)
意大利羅馬大學心理學、哲學與藝術博士,北京飛迪曼特聘精神分析師,團體治療分析師,瑞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AIPA)成員,美國國際生物能分析療法學會(SIAB)成員,羅馬新科考勒大學心理諮詢與心身疾病精神病學以及精神性腫瘤學特邀學者等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