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抑鬱
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女人們渴望成為母親,好像只有做過媽媽的女人,生命才完整。但是,飛速變化的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理念。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所以,女人們對懷孕,對母親角色的態度也開始復雜和多樣起來。更加顯眼的是面對人生的關鍵經歷,女性的做法更加“個性化”。事實上,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在孕期或分娩後感到抑鬱。人們不禁要思考:孕前孕期抑鬱是這個時代出現的一種新情緒嗎?還是舊社會條件太艱苦,女性被迫忍耐,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而現在女性們,至少都市女性,開始公開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才出現的呢?
抑鬱,從其自身特點看,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狀態。好,在我們全面解析孕期和產後抑鬱前,讓我們先多角度的了解一下抑鬱。
讀者可能感受過,每個人在人生的特定階段都會抑鬱,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它是一種正常的過渡期。其實,如果有足夠的理由悲傷,能夠悲傷反而是一種健康的表現。深愛的人去世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煎熬很正常,因為“喪失”容易引發抑鬱,這就是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口中的“反應性抑鬱”。正像我說過的,這種抑鬱不是病態的抑鬱,它對應了真實的事件,只有當抑鬱的強度超過了事件本身,我們才稱其為病態的抑鬱。比如與“拋棄”相比較,愛人的“離世”自然更痛苦、更強烈!而且,這種抑鬱不會產生無關的幻想,比如“我命該如此”,“我一文不值”;“倒霉的事會接連不斷”等等。
另一種抑鬱很起因很模糊,看上去也沒那麼明顯。它不是現實經歷,似乎產生於內在世界,心理學界稱其為“內源性抑鬱”(內源的意思就是“來自內在”)。顯然,內源性抑鬱多少具有病態的性質,但程度卻依強度而定。顯然,如果“反應型抑鬱”伴隨著非現實的想法,那麼就意味著大量的內源性抑鬱捲入了其中。
說到強度,我們就需要從“正常”和“病態”的區分上入手。輕度的抑鬱讓人思維狹窄,缺乏生活樂趣,但嚴重抑鬱卻能引發很多“類似”重症的身體症狀(其實身體沒有任何健康問題),或者產生一些戲劇化的行為,例如不能進食,無法起床等等。總的來說,健康人會抑鬱,神經症會抑鬱,甚至精神病也會抑鬱。
最後,說一說“永遠抑鬱”的人:他們的抑鬱不太重,能繼續生活,但“抑鬱”是他們生命的主題。所以,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他們悲傷和無助的習慣都會持續。有時候太高興了,他們會瞬間快樂(但永不樂觀),但持續的時間非常短,之後他們會貶低剛才發生的一切,然後持續抑鬱的態度。這種情況下,心理學界稱其為抑鬱質人格。他們抑鬱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比較智慧或具有同情心。
抑鬱能像眼睛頭髮的顏色一樣來自遺傳嗎?當然不是,儘管有些確實存在遺傳方面的影響(顯然,這些不能排除在外),但是環境也影響著性格或心理特徵的發展。“經歷”最大化的塑造了心理內涵。重點是,好壞影響混雜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問題。
抑鬱是否嚴重,首先看壞影響的比例,其次是看壞影響在童年期那個階段出現。規則是:出現的越早越糟糕,一個出生後幾天或第一個月孩子就沉浸在惡劣環境中的孩子,會造成終身的病理性抑鬱(或者其它的精神病性行為);長期且不嚴重的抑鬱,創傷出現在產後一年至第二年年底,但絕不會超過三年(創傷一般是母親疏離的愛或早期關係突變引發的傷痛);偶發性的中度抑鬱,最常見的情況是缺乏自信,遭受創傷的年齡段不低於4-5歲,有的還會更晚,這種情況發生在異性父母對並不接納孩子愛的時刻,當然,這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
另一點對於理解孕期或產後抑鬱的複雜性也有所幫助:
第一,心理學角度看,幾乎所有的抑鬱感都牽扯到了嬰兒早期的餵養、吸吮的喝奶經歷。它也是人類最早的“關係”體驗(奶水是一種食物,它同樣代表了和母親的關係);
第二,抑鬱總是連接著一種無意識的內疚感,當孩子最終意識到無法報答母親時,他會因為內疚產生感恩之心。
第三,有些抑鬱不是原始情緒,它可以避免一種更加原始的情緒——焦慮:事實上,除了重度抑鬱,人們一般可以承受普通的抑鬱。但是,焦慮卻總是一種讓人非常痛苦的情緒;因為抑鬱是一種能量的阻隔和缺乏,它的出現防禦了過量的焦慮,而相反,對抗焦慮需要大量的能量。
區分產前和產後抑鬱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讓我們區分一下孕期抑鬱和產後抑鬱。它們某些部分相似,某些部分又對立。所以,讓我們想想,哪些女性容易孕期抑鬱呢?想生孩子的女人嗎?讀者會立即說:“當然不是了”。事實卻和大家想的不一樣:渴望孩子的女性也會抑鬱,她們產生的就是我剛才提到的焦慮引發的抑鬱:她們淹沒在“母親的責任”裡,甚至會設 想孩子太虛弱,根本熬不過孕期。就算孩子安全的生下來,她們又開始擔心自己奶水不夠,照顧孩子時犯錯等等。我說的這種女性從心理髮展的角度看比較幼稚,女性氣質發展的不完全。不管怎樣,這樣的女性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渴望成為母親的女性在懷孕時不會抑鬱。
相反,幾乎所有的抑鬱孕婦都屬於“無意間受孕”或“錯誤受孕”。一般來說,她們意識或無意識(我說的無意識,是指女性們自己根本意識不到的一種深邃的思維)的拒絕成為母親,這並不是說她們一定是壞人或壞母親。事實上,一個女人拒絕懷孕的原因有很多——身體,心理,情感,家庭,社會,經濟,行為方式等等。一般男性感覺不到,但女人可以。有些女人和自己的身體沒有“確定的”關係。一般人和自己的身體都有聯繫,這種聯繫塑造了一個人的基本自信。我指的不是社交層面的自信,被異性接納的自信,而是一種身體—心理的自信,它讓人確信自己能在任何困難、疾病、災難中存活下來。和身體缺乏“確定關係”的人沒有這種自信,而一個缺乏基本自信的女人會迷失自己。舉個例子,她可能害怕自己變得難看,但這種害怕僅僅象徵著另一種更基本的恐懼,那是一種“變得不同”的恐懼,一種“停止成為自己”的恐懼,一種“失去身份”的恐懼。
還有些更簡單的原因讓女性拒絕成為母親。比如厭倦了充滿壓力緊張的生活,懷孕其實是一個沉重的付出。比如和自己的母親關係有問題,所以她們具有“不確定的女性身份認同”或“對女性的角色充滿矛盾”。另一些女人和丈夫相處的不開心,婚姻對她而言更多的是責任而不是快樂和支持,又或者她和丈夫的家人衝突不斷等等。當然,工作也能成為拒絕的原因,如果沒有經濟實力,她們可能也不想成為母親。
但是,所有的女人都心知肚明,做母親會徹底而根本的改變她們的生活。一個男人變成父親時,他感覺自己首先是男人而不是父親;女人變成母親時,她感覺自己首先是一個母親,然後才是一個女人。當然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接受這種變化。
有人認為開朗的人懷孕不會抑鬱,事實卻不那麼簡單,確實,準母親人格“是否平衡”才是影響抑鬱的重要因素。這種平衡除了本能的力量,還有智慧和開闊的心胸,解決生活困難的策略,樂觀的人生態度,享受簡單生活饋 贈的能力。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些行為品質必需是準母親人格的一部分,這樣,類似懷孕的衝擊才不會造成人格的失衡。否則,她們平衡的生活不過是運氣,一旦遭遇到懷孕的劇烈影響,一切貌似優秀的品質都會消失殆盡。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個輕鬆陽光的年輕女性懷孕時變成了一個悲傷陰鬱的人。
孕期抑鬱
孕期抑鬱有哪些症狀呢?一般和常見的抑鬱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懷孕期的女性更容易感覺到弱小感和無助感,對新生活的恐懼也更深。伴隨著巨大的無用感,自我貶低,抱怨,各種自責,擔心被拋棄,渴望幫助或拒絕幫助,對獲得的幫助不滿,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等等。事實上,孕期女性更加虛弱,確實應該得到更好的照顧,減輕一些生活和心理負擔(但不幸的是,這點總是難以滿足)。從這點上看,尋求幫助是她們正常的需要,而且,無意識造成的哪些誇張需求,都是為了讓周圍人能更加嚴肅的對待她們懷孕的事實。從現實的角度看,她們確實需要親屬和家人的細心的呵護。
典型的抑鬱一般具有獨特的無意識心理機制。懷孕後,準母親才強烈的感覺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孩子或女兒了,結婚和事業的成功都不會帶來這種深刻的感受。懷孕,讓她們徹底告別了童年時代,因此她們對童年的懷念也格外強烈,所以,孕期的女人才會有幼稚的行為,才會渴望支持、珍愛、溫暖的懷抱。因此,很多孕期的女性才會出現挑剔的飲食,敏感的味覺,也才會疑神疑鬼,出現奇葩的行為。丈夫們一定要知道,她們不是任性、無理或刻意作弄,她們的行為具有無意識的意義,她們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所以,懷孕的特殊時期,無意識製造出了各種天馬行空的現象:比如極度敏感,厭惡某種特殊的氣味和圖像等。更不必提最長見的孕期嘔吐了,它是一種拒絕養分的行為。
孕吐,從心理學意義看,可能是孕婦最深的一種無意識反應了。它說明孩子作為一個陌生人出現在母親的子宮內。母親無意識認同了孩子,所以她表現的才像個孩子。無意識中,母親對孩子的拒絕轉換成了一個像徵性的行為——嘔吐,這才是孕吐最主要的原因。食物在無意識中像徵著孩子,嘔吐意味著將他拒絕和推開。母親們吃的很少也是類似的情況,好像允許食物進入體內意味著接受了孩子似的。
那麼,孕吐有生物起源嗎?是母親體內產生了某種特殊的荷爾蒙嗎?懷孕期間自然會產生各種荷爾蒙,但是,近幾年的醫學研究沒有發現荷爾蒙和孕吐的直接聯繫。而且,如果孕吐真的是荷爾蒙在作祟,那麼所有的孕婦都應該嘔吐,但實際上,在孕婦總人數中,孕吐的女性比例很低。
本文作者:馬龍(Mauro)
意大利羅馬大學心理學、哲學與藝術博士,北京飛迪曼特聘精神分析師,團體治療分析師,瑞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AIPA)成員,美國國際生物能分析療法學會(SIAB)成員,羅馬新科考勒大學心理諮詢與心身疾病精神病學以及精神性腫瘤學特邀學者等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