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順序和時間
寶寶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次,總會讓父母無比驚喜!比如長出了第一顆牙。驚喜過後,就是期待,期待著什麼時候出第二顆、第三顆……
但是,它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長完呢?不想寶寶從小就牙齒不好,又該注意什麼呢?
懂寶寶出牙順序和出牙時間
一、做好寶寶口腔健康維護
1. 儘早開始口腔清潔
出牙前就應該進行口腔護理,每次餵奶後可以用乾淨的、濕的小毛巾洗掉上齶、下頜、舌頭和口腔周圍的殘餘奶量。
出牙後就可以給寶寶刷牙了,並且推薦使用含氟牙膏。而且越早開始刷牙,寶寶越容易接受。
2. 改變不良口腔習慣
長期頻繁地吮指、吮唇可能會影響牙齒,以及頜面部的發育。如果寶寶在一歲之後,吮指、吮唇等行為仍然比較頻繁,爸媽應注意及早幫助寶寶糾正。
3.正確的餵養姿勢
45°的斜臥位或者半臥位。最好不要讓寶寶平躺著給他餵養,長期平躺吮奶,可能會使下頜過度前伸,偏斜,甚至造成地包天的情況,乳牙的生長位置也可能會偏移。
4. 輔食由細到粗
從泥糊狀食物,過渡到細軟顆粒,再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也有助於牙齒和頜面的正常發育。
二、出現以下問題不用過度擔心
1. 萌出順序異常
牙齒的萌出順序可能會因為牙和牙周組織的生長狀況、口周肌肉的作用及全身內分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異常,但通常不會導致不良影響,即便寶寶不按照上面所說的先後順序出牙,也不要過度擔心。
2. 萌出時間過早或過晚
寶寶乳牙萌出時間存在個體差異,即便單個牙齒,最早和最晚萌出的時間相差也很大,所以如果寶寶出牙稍遲,寶爸寶媽們真的不用太擔心。但爸媽們也不能太心大,要是寶寶到了一歲半,還沒有長牙的跡象,就有可能是有問題的,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3.出現紅腫、流口水等症狀
出牙期間出現牙齦紅腫、流口水、喜歡咬東西,部分寶寶還會因為長牙不舒服而變得暴躁易怒等現像都是正常的,爸媽們不必過度緊張。這段時間應該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護理,給寶寶一個乾淨的、冷的橡皮環或者兒童專用牙膠也可以適當緩解寶寶長牙的不適。
本文作者:快樂媽咪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