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
什麼是坐月?
坐月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稱之”月內”,是產後必須的儀式性行為。以社會學的論點,坐月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轉折,因為嬰兒產出讓身體、生活有所改變,從人妻到人母、從外人到家人,坐月的儀式促使產婦進入神聖地位,周邊的人甘願為她付出,產婦趁此機會發洩累積的不平情緒,消除長期積勞。無論是產褥期或坐月,都意味著產婦要臥床休息,調養好身體,促使生殖器官和肌體盡快恢復。
坐月的目的
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因此產後必須坐月才能恢復健康。
坐月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在坐月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媽媽整個的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恢復得不好,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產前孕婦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母體的各個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變長,心臟負擔增大,肺臟負擔也隨之加重,妊娠期腎臟也略有增大,輸尿管增粗,肌張力減低,蠕動減弱。其它如腸骨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產後胎兒娩出,母體器官又會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子宮、會陰、陰道的創口會癒合,子宮縮小,膈肌下降,心臟復原,被拉鬆弛的皮膚、關節、韌帶會恢復正常。這些形態、位置和功能能否復原,則取決於產婦在坐月時的調養保健。若養護得當,則恢復較快,且無後患;若稍有不慎,調養失宜,則恢復較慢。
坐月注意事項
坐月不只是30天:傳統上人們將產後一個月稱為“坐月”,但實際上,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身體許多器官並未得到完全的複原。比如,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週時間才能恢復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6週;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復也需要6周到8週的時間。如在此期間產婦做粗重的工作,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
注意一:
順產後坐著或站著的時候傷口(即下體)會疼痛(大概持續十多天),而且老人家說坐月期間一定要臥床休息,就算不想睡也得躺著,所以挺辛苦,挺無聊的。更痛苦的是大便,有媽媽曾經因為忍受不了痛,便秘了一段時間。一度要用潤滑劑和痔瘡膏來減輕痛楚。所以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只要是正氣的蔬菜水果都不怕吃。因為坐月吃好多補的東西,加上傷口痛,很容易便秘。很多女人生完BB後有痔瘡,就是這個原因。
注意二:
腰部護理,產後除了傷口痛,腰也很痛,所以餵奶姿勢很重要,一定要在腰部墊枕頭。而且要堅持補鈣,孕婦奶粉和鈣片都要繼續吃。
至於很多人關心的洗澡和洗頭問題,按照醫生的說法是各人體質不同,處理方法不同。反正都要用薑水洗,而且頭盡量少洗,洗後也要馬上吹乾。我一個月內只洗了兩次頭,每天擦身。幸虧是冬天,如果是夏天,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忍受。可能一天到晚待在冷氣的房間裡算了。
飲食方面我沒什麼心得,因為都給家婆一手包辦了,只記得吃了很多豬腰和雞,最多的是姜,吃什麼都是姜味。痛苦啊!
我覺得這個月很容易產生產後抑鬱,寶寶哭鬧,自己身體又不舒服。平時所有的娛樂愛好都被剝奪了,反正什麼都不能做,只能躺著,過幾個小時餵一次奶,每次餵奶又起碼要一個小時。一天到晚都睡不好,最多連續不會睡多過四個小時。但想想熬一個月吧,熬出頭就好了。多尋求家人,特別是老公的關愛,很重要的!
注意三:
產婦的個人衛生,傳統上認為:產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
1、“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惡露會在大約產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乾淨。
2、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淋/浸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週後可以洗淋浴。
3、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 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 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7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 坐月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幹的衣服;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餵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坐月子每周身體變化
第1週
1、陣痛從第3天開始得到緩解。
2、惡露量在分娩當天和第2天較多,然後逐漸減少,1週後與平時的月經量差不多。
3、分娩後第1天開始分泌乳汁。
4、分娩1週過後,子宮縮小。
第2週
1、惡露的顏色由褐色變成黃色,量也逐漸減少。
2、母乳分泌更加順暢。
3、子宮繼續縮小,恢復到分娩前的狀態。
第3週
1、黃色的惡露幾乎消失。
2、分娩時的傷口基本痊癒。
第4週
1、惡露消失,分泌出和妊娠前相同的白色分泌物。
2、恥骨恢復正常,陰道恢復正常,會陰部消腫。
3、腹部變得較為緊繃。
4、妊娠紋的顏色變淺。
第5週
1、腹部下垂不明顯,身材恢復原狀。
2、身體大多已調整至原來的狀態。
第6週
1、子宮完全恢復。
2、擺脫產後抑鬱症。
坐月期間家居環境
第一,選擇合適的坐月房間:
1、不宜住在敞、濕的房間裡,由於媽媽的體質和抵抗力都比較低下,所以居室需要保溫、舒適。
2、要選擇陽光和坐向好的房間。這樣,夏天可以避免過熱,冬天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陽光照射,使居室溫暖。
3、居室採光要明暗適中。最好有多重窗簾等遮擋物隨時調節採光。
4、居室要通風效果好,不要接近廚房等多油煙的房間。
第二,提前做好房屋清潔消毒產婦和寶寶在月子裡幾乎整天都在居室內度過,做好清潔衛生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方法。所以室內環境一定要在產婦回家之前的兩三天,將坐月子房間打掃得非常乾淨。具體做法是:
1、家裡最好用3%的來蘇打水(200~300毫升/米)濕擦或噴灑地板、家具和2米以下的牆壁,並徹底通風2小時。
2、臥具、家具也要消毒,陽光直射5小時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3、保持衛生間的清潔衛生,要隨時清除便池的污垢,排出臭氣,以免污染室內空氣。
4、丈夫和家人不要在居室內吸咽。
第三,保持房間溫濕度適宜當產婦回到家中後,一定要保持房間溫度、濕度適宜。冬天溫度要保持18~25度,濕度要保持30%~80%。夏天溫度要保持23~28°C,濕度要保持30%~60%。建議在產婦房中放置一個測試溫度和濕度的儀器。下面有些方面是需要準媽媽注意的:
1、要注意通風,要根據四季氣候和媽媽的體質而定,即使是冬季,房間也要定時開窗換氣。開窗換氣時,媽媽寶寶可以先去其他房間休息,避免直接著風感冒。
2、可以使用空調電風扇等。如果使用空調時溫度不宜過低,如果使用電風扇不宜直吹媽媽。 除此之外,要保持室內安靜減少噪聲,不要大聲喧嘩。要避免過多親友入室探望或過多的人來回走動,以免造成空氣污染和影響媽媽的休息。
第四,月子期間要減少親戚朋友探視產婦坐月子的居室空間有限,休養需要安靜的環境。很多朋友入室探望,一是會影響產婦和寶寶的休息,二是外來的人多會帶進來很多病菌,容易引起產婦和寶寶感染疾病。所以,最佳的探視時間應該在滿月以後。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