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鄭女士是第一次做媽媽,卻發現自己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身邊忽然多了這樣一個小東西,你明明愛她愛得要死,可卻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她才好。”而且孩子出世之後,大家對她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自己,心裡總感覺有些失落。漸漸地,吳女士變得情緒低落,經常無緣無故地哭哭笑笑。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伴隨的並不一定都是喜悅。對於女性來說,分娩給身體和生活帶來很大變化,適應不好,很容易導致情緒問題。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倪愛華介紹,有關統計表明,我國約50-70%的初產婦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情緒抑鬱,但大多會漸漸消失,也有10~15%的人情況會很強烈,成為“產後抑鬱症”。

 

多種因素導致抑鬱

倪愛華指出,在分娩之後,女性體內的孕激素、雌激素的分泌會以幾十倍的速度下降,而內分泌的這種變化會使得產婦變得情緒不穩,這是導致產後抑鬱的生理因素。而分娩的經歷會影響產婦的心情,痛苦的記憶可能會給她們帶來陰影。生活方面的巨大轉變也是原因之一。伴隨著孩子的出生,女性的角色發生了轉變,許多人還沒有做好當母親的心理準備,特別是對於一些初產婦來說,更是如此。剛做媽媽往往缺乏育兒的經驗,愛孩子又生怕照顧不好他(她),可擺在面前的就是一大堆的生活問題,這會給產婦帶來壓力,讓她們變得無措、沮喪。此外,孩子出生後,自然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產婦往往會有被冷落一旁的感覺。“這時候,孩子很可能成為夫妻之間的’第三者’”,吳女士就是這種情況。

 

產後抑鬱影響嬰兒

  產後抑鬱有時在分娩後幾天就會出現,而大多數出現在產後一到兩週。一般表現為情緒低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愛哭,睡眠不好,健忘,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多數產婦這類情緒持續的時間會比較短,或者症狀不明顯,有些人可能長期不能從抑鬱中走出,甚至導致產後抑鬱症。現實中就發生過許多由於產後抑鬱症導致的產婦自殺或傷害孩子的悲劇。

值得重視的是,產婦的抑鬱情緒不僅僅會影響產婦自己。俗話說“母子連心”,特別是對正處於哺乳期的新生兒來說,媽媽的心情也會牽連到他們。倪愛華指出,心情低落,睡眠紊亂,會使得產婦奶水質量下降,從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而且在這一時期,母親的照顧、撫觸甚至笑容,都可以對寶寶產生良好的刺激,可是如果母親情緒不穩,不能好好照顧孩子,寶寶感受不到來自母親的溫暖,對他們情感、認知能力的發育會很不利。

 

積極調整拒絕抑鬱

“樂觀的產婦才不容易抑鬱。”倪愛華說,雖然分娩對於產婦的心情都會有些影響,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受到抑鬱困擾,保持樂觀心態,積極調整,就可以跨過這道坎。

  應對產後抑鬱,最好是在分娩之前就做好心理與知識的雙重準備。臨產前讀些育兒的書籍,多了解一些育兒的知識,這樣生產之後才能盡快適應母親的角色,不至於手足無措。

  產後出現的情緒問題一般可以自行消失,所以不必過於緊張,把心情轉移到做母親的驕傲上來。多和寶寶接觸,觀察他(她)的變化,放鬆心態。

  請比較有經驗的人幫助你照顧孩子。對生活有什麼擔心,不妨主動說出來大家一起商量。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抓緊時間休息。習慣上產婦總要吃許多“補品”,但進補過度也會使人心煩氣躁,應吃些清淡而有營養的食品。

  做了媽媽,孩子也不一定就是你的一切。把他(她)照顧好之後,你還可以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適量運動,聽聽音樂等,享受與親人和丈夫的親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