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發現「小朋友偷錢」這一類原則性錯誤時,爸爸媽媽都會深恨自己教育失敗,對孩子恨鐵不成鋼,一時衝動便打罵孩子,「你怎麼這麼不爭氣!」「現在是沒得你吃還是沒得你穿了?」還要埋怨自己命苦,怎麼養了這樣一個孩子。

其實孩子還小,根本不明白什麼原則問題,是非觀也不深,才會很輕易地做出這些事情來。家長,你要做的不是打罵孩子,而是要好好教育他。

飛飛第一次偷錢,是從媽媽的羽絨褸裡面,拿走20塊錢。

那一年,飛飛6歲半,讀一年級,拿到錢後,他花了3塊錢買了一支雪條,那是當時孩子們眼裡最奢侈的消費品。花了10塊錢買了很多同學夢寐以求的聖鬥士玩具,放在書包裡面帶回家後不慎被媽媽發現了。

媽媽先是大吃一驚,覺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溫良恭儉讓,怎麼孩子就學會偷錢了呢?媽媽反思了自己的教育,但並沒有打罵,經過一番思考,媽媽取消了飛飛現有的零花錢,並告訴飛飛,每週會在書房的某個地方放上5元,你找到後就是你的,沒找到就沒零花錢了。

其實飛飛自從偷錢之後,心情就很忐忑,已經做好了被發現後挨打的準備。然而媽媽的行為,讓本來「偷錢被媽媽打」的劇情,換成了,飛飛通過自己的努力,合理從媽媽那裡賺錢的遊戲……看媽媽這樣對待,飛飛十分感激媽媽,就趕緊答應了。

最初幾個星期,飛飛完全找不到錢在哪裡。因為家裡書房很大,裡面陳設複雜,有好幾個裝滿了書的書架,飛飛找累了,就在書房裡坐一會兒,翻一翻書架上的書,讀一讀有趣的故事,休息一會兒再起來找。漸漸地,飛飛摸清了媽媽的套路,對藏匿地點熟了,基本周一就能找到錢。但後來,飛飛找到的就不僅僅只是錢了,他可能找到一個望遠鏡,找到很多科技的書, 找到了爺爺的字畫,聽媽媽講了爺爺年輕時候的勵志故事。在這個遊戲裡,飛飛學到了很多很多。

這位睿智的媽媽對人性與育兒都有著心靈深處的思考,她明白,我們總是特別在乎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所以她讓孩子去尋找錢,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才會覺得錢來之不易。這位聰明的媽媽更是在尋找錢的『旅途』中加了『料』,讓孩子讀讀書,看看畫,陶冶情操,增長知識。

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為,父母須堅守兩大原則:

  1.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育兒心理學有句話:「你說孩子是怎樣的人,孩子就會成為你所說的那種人。 」所以說,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為,切忌採用「審問犯人」的方式來「提問」孩子,或者強逼孩子認錯,建議先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醒他們,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
  2. 正確引導孩子的慾望
    如果簡單粗暴地以「抓犯人」方式解決, 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好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質問前最好能冷靜分析孩子偷錢的原因,才能找到杜絕此項行為的方法。如果孩子是為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而且比較合理,媽媽盡可能的滿足。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媽媽要尊重並正確引導孩子的慾望,比如告訴孩子,每個人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想要,但這是不可能的;或多跟孩子保持交流,看看他想要什麼,告訴他怎樣才能得到它等等。

一個好的父母,要懂得將孩子每一次犯錯,轉變成幫助孩子成長的拐點。孩子犯錯,你會知道你的教育在哪一方面還有疏漏,在哪一點上還需要補充,讓我們一起尋找好的方法,幫助孩子成就更好的未來。

 

資料來源: aobao.sohu.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