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該如何對待寶寶的「戀物癖」
許多寶寶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其中大多是心愛的玩具,往往不論吃飯睡覺也不願離身。對於寶寶的這種「戀物癖」,一些家長不免擔心寶寶的健康問題。其實,大多數「戀物癖」都屬於正常情況,在寶寶3歲以後就會慢慢消失。寶寶的「戀物癖」究竟是怎麼回事?
戀物癖多因缺乏安全感,3歲後會消除
「嬰兒到了6個月以後會開始認人識物。」此時情緒開始發生分化, 如會認準親近的人, 看到陌生人會認生 (怯生) 等。8個月到1歲時, 最容易對某些人或物品產生依賴, 也就是形成所謂的「戀物癖」。例如有的寶寶會認準平常蓋的毯子、只願意枕某一個枕頭、總會想要抱著常玩的那隻毛絨玩具、要抓住媽媽的衣角才能睡覺等。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通常是寶寶遇到環境變化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嬰兒期如果媽媽或寶寶的照料者能夠細心、耐心地撫慰他們,寶寶們就會與照料者之間建立起一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表現為喜歡依偎著照料者。一旦孩子與密切接觸的照料者分開了,這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就會被打破。於是, 寶寶就會開始從身邊尋找一些物品來代替。當他們感到孤獨、焦慮或恐懼時, 就會緊緊地抓住這個物品, 試圖從中尋找到一種安全感。
不影響生活的戀物癖無需糾正
「對待寶寶的戀物情節,家長們大可不必過於緊張。」「戀物癖」一般到了3歲以後就會慢慢消退,進入小學后就很少見,但也有一些習慣會「遺留」到成年後。家長看到寶寶有戀物行為時,無需強行奪走他們的依戀物。
但也有一些情況要特別注意。例如寶寶長期抱著的物品,要注意清潔、烘乾, 避免細菌滋生,要確保依戀物的清潔衛生。也有的寶寶會有咬手指、吮手指等習慣, 這些行為會影響寶寶的食慾, 也帶來衛生隱患, 如果家長糾正不了, 最好及時到兒童保健科諮詢。
另外,寶寶的戀物行為如果影響到日常的生活, 也要警惕。例如, 寶寶一定要抱著毛絨玩具才能去幼兒園、離開了媽媽就睡不著等。此時最好幫助寶寶脫離依戀物, 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讓寶寶「忘記」依戀物。千萬不要強行喝止, 反而會加強孩子的依賴性。
如果孩子戀物的同時, 表現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如平時不怎麼願意與人交流, 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對著某件小物品情有獨鍾, 整天不離手, 當把依戀品拿走時, 孩子就大哭大鬧, 則要警惕是否存在自閉症等兒童心理疾病, 及早發現、干預治療。
常見的「戀物癖」表現
●喜歡平時蓋的毯子。
●只認一款枕頭。
●平常喜歡抓住某件毛絨玩具。
●睡覺總會抓住媽媽的衣角。
●喜歡用手卷頭髮。
●老愛咬手指、吮手指。
溫馨提示:對於寶寶不影響生活的戀物癖,作為家長無需糾正,但如果遇到極端情況,一定要及早發現、干預治療。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