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將近四歲了,總是無中生有,喜歡說謊,我該怎麼辦?

孩子會不會說謊,這首先是一個問題。在幼稚園處理家長問題時,總會遇到家長強調:“這麼小的孩子不會說謊,一定是老師的錯”! 孩子到底會不會說謊呢?其實家長應當明白,這種情況在有些孩子身上是經常發生的。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其實原因不同,性質也不相同,基本上可以歸為“有意地說謊”,有些則是現實與虛擬的混淆所產生的“異想天開”

家長首先要理解,說謊是有原因的。並根據這些原因對照自己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以思考解決辦法。

『 異想天開 』:
孩子因年齡小、知識經驗貧乏,往往對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與理解,這就容易導致說話與事實不相符,特別是在幼兒時期給他講故事時,會加入更多他所想象的東西,從成人的理解來看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個階段的幼兒認知活動和思想發展都不夠成熟,容易將自己想象的世界和實際生活混同起來,說出一些與事實不合的「異想天開」的話來。或回答與事實不符合的問題,特別是四、五歲左右的兒童,這種現象往往較為明顯,因為到了這個階段,語言能力漸強,知道可用語言來處理面對的問題。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強烈的善惡、是非之心,對於「不據實」而說出的話,不覺得有那麼嚴重。

對於此情況,父母不必擔心,因為它只是兒童身心發展到某一特定階段的不成熟的產物。當發現孩子所說的話與事實不相符時,我們不能急躁,更不能斷然否定孩子,而要通過分析了解,幫助兒童從虛幻的世界裡走出來。同時,這也是培養想像力的關鍵時期,有時,鼓勵孩子大膽無邊際的想像非常重要。

『 有意地說謊 』:
孩子有意說謊最常見有以下三個原因 :

  1.  是逃避批評與懲罰 :孩子為了逃避批評或處罰而說謊,這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常常使用的對付家長的策略。這種策略的形成,起因在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方式與態度。

    這樣的家庭,父母往往是過於簡單、粗暴,很少尊重或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一有問題,總是責備、打罵,總是將家長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應對,當孩子發現,不跟家長說真話,或說假話可以逃避將要面臨的責備、批評、處罰甚至打罵時,這種策略就會被鞏固下來,並經常使用。

    比如,孩子自己不小心把家庭東西打破了,怕父母罵,結果,把一切都推到家裡的小狗身上,而且能說的有情有節。
  2.  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 :

    比如,我見過這樣的孩子: 在家太嬌慣,父母比較焦慮,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因此,當孩子入幼稚園後,總是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稚園吃虧,被其他小朋友欺負、老師對他不好、吃不好等等,並有意無意地在孩子多次面前表露出來。孩子從幼稚園一回來,就總是問這些問題。這一方面,增加了孩子對上學的負面感受,對幼兒園產生牴觸情緒,慢慢地,孩子摸透了家長,當他不想上幼稚園時,就開始編老師如何說他了,罵他了。家長往往信以為真,並帶著孩子找到幼稚園理論。結果這樣的孩子更大膽地使用這樣的策略,並導致「家園配合」變成「家園對立」。而孩子卻在家長一次次送到幼稚園中確認時,變成了違心說謊的孩子了。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知道父母願意相信什麼,希望聽到什麼,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好處,為此會製造謊言,說得像真的一樣。如果家長懷疑孩子在幼稚園會受人欺負,回家總是希望通過詢問孩子找到證據,結果可能就會得到證據,孩子會誇大地說某某老師怎樣、怎樣了 !
  3.  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有虛榮心的孩子,往往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但又不願意在小夥伴中被比下去,因此,使用無中生有的說法。比如,看到別的孩子拿了一個小汽車到幼稚園裡玩,他很羡慕,但又不願意說自己沒有,於是常常會說:「我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比這個還要大許多的,在家裡,不給你玩」。以此來平衡自己的心態。

因此,家長應當根據這幾種情況,判斷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應當注意什麼。一旦發現孩子說謊,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在什麼地方出錯了,而不是判定孩子品德不好、不誠實。

那麼,孩子說謊了該怎麼辦?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又不縱容孩子說謊呢?

1、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如前所述,孩子說謊的原因不同,有的是因為做了錯事又怕受到懲罰而說謊,有的是因為想通過說謊來讓家長滿足自己的某種願望,有的是因為不願意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而說謊,有的是因為分不清想象與現實間的差異而說謊,有的是因為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而說謊,有的是因為想取悅家長而說謊,有的是為滿足虛榮而說謊等等。

對於幼兒由於認知水平較低造成的無意識說謊,父母不必小提大作,只要幫助孩子分清想象與現實間的差異即可;對於孩子的有意說謊,家長一定要認真檢討自己的行為,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從自己做起、從自己改起,降低自己的強硬態度、降低自己的焦慮,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 平時多與孩子正面溝通,多傾多聽

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3、 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

如適時地給孩子添置玩具、圖書及彩筆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會得到滿足的。這樣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滿足而把別人的東西隨便拿回來而又不告訴家長和小朋友的情況。

4、 把懲罰用在說謊上,而不是認錯上

孩子的說謊常常是逼出來的。例如,孩子說今天考試不及格,家長往往會不問青紅皂白嚴厲的批評,甚至體罰孩子,而說謊甚至改分數常常能使孩子逃過責難。這樣一來,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會受到懲罰,不說真話倒能平安無事,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讚賞。要及時制止孩子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撒謊的行為,要及時表揚獎勵誠實的孩子。

5、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

家長不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採取簡單、粗暴的獎懲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種方式易使孩子產生撒謊等不良行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儘量不要使孩子從撒謊中得到好處。對孩子進行懲罰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懲罰他是因為他的撒謊行為,並告訴孩子犯錯是難免的,犯錯時應該如何去做;當孩子犯錯後主動承認錯誤時,父母首先要表揚孩子勇於認錯的行為,再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原則上,在懲罰孩子說謊行為的同時,應更多地獎勵其誠實的行為,使誠實的行為得到強化。

最後,我不得不說,孩子日後還是會學會說謊的,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裡,各種各樣的謊言總是無法避免的。只是更多地人將它們使用在善意的地方,因此常稱為“善意的謊言”。就如同罵人一樣,只要不是智力問題,所有的人都會罵,但到底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則是另一個話題。

 

 

本文作者: 程躍博士 (blog.baby.sina.com.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