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教育孩子可以疼愛,但不能溺愛!以下這十種愛,都叫溺愛!

第一種:包辦代替

孩子都是弱小的!所以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人來幫助他們。我們打著『孩子還小』的藉口一切包辦了。即便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家長們也不知反省。於是我們總不難看到類似「某大學生每週要將衣服寄回家給爸媽洗」的新聞!何其悲哀!

第二種:過度保護

「不許和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欺負你!」「不能爬那裡去,危險!」這樣的父母可以對孩子的態度可以用『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溶了』來形容。為了所謂的安全,哪裡都不許孩子去,只能待在家裡。玩滑滑梯怕孩子摔了,和別的小朋友玩擔心孩子被欺負,不管孩子多大,他們都不相信孩子能自己照顧自己,一定要自己時刻在身邊近距離盯著。漸漸的,孩子就變得膽小無能,沒有自信了。

第三種:特殊待遇

買了好東西都先給孩子吃,如果孩子想吃全部,那大人就寧願自已不吃了。有好東西也要先給孩子,這樣的溺愛方式特別容易出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習慣在家高人一等,一點也不懂得分享和同情他人,長大後必定會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容易墮落被排擠,因為這個社會上可不都是他的爹媽!

第四種:過分注意

同第三種不同的是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許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但習慣被當做中心: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很可憐的,因為他所有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基礎上,一旦發現自己其實不過只是家裡的【太陽】,要麼導致孩子極度自卑,要麼走向另一個極端:自暴自棄!

第五種:生活懶散

這樣的孩子沒什麼規矩,更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小小年紀就只懂得享受,長大後更不會成為一個勤奮的人!

第六種:大驚小怪

「哎呀,摔倒了!」「哎呀,寶寶,那個好辣,快吐出來!」有句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去嘗試的,但是卻被誤當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男孩女孩都養出一身【公主王子病】。襟不住一點挫折!

第七種:害怕哭鬧

孩子哭鬧的種類有很多種,孩子出生就會用哭來表達需求,但是不會無理取鬧。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越大越喜歡哭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的縱容:不分青紅皂白只要孩子一哭就哄、依從、遷就!這樣孩子不變的自私任性才怪呢。

第八種:祈求央告

這種溺愛方式是很常見的。一家人哄著求著孩子吃一碗飯,答應他只要吃一碗飯就給買什麼玩具等等,總之,完全沒有家長的威嚴,而孩子呢!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

第九種:當面袒護

「他還小呢!怎麼會做這些?」「他還小呢,你們小的時候哪有這麼棒?」這樣的話是不是經常能從爺爺奶奶的口裡聽到?每當父母教育孩子時,他們就會站出來袒護孩子,唱反調!很明顯,時間長了,孩子不僅不再懂得明辨是非,反而變得不尊重父母,因為一切都爺爺奶奶撐腰呢!

第十種: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完全不考慮是否真是孩子需要的,這樣的孩子必然會養成不懂珍惜的毛病,也不會懂得體貼他人!

雖然說這十種溺愛的行為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全部都有,但是不可否認,很多家庭或輕或重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尤其是有爺爺奶奶在的家庭裡,更容易溺愛孩子!家長們應該努力避免出現這些情況,同時也要記得:除了溺愛,我們還能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愛!

 

原文: baobao.sohu.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