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寶寶生下來,如何科學地餵養?什麼時候應該添加輔食?

6個月後該添輔食

寶寶的飲食可以按以下建議來安排:

第一階段(6個月以內)
母乳喂養,母乳是6個月以內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每天餵奶6-8次以上。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少量營養補充品,如維生素D或魚肝油。

第二階段(6-12個月)
①繼續母乳喂養
②嬰兒配方食品補充母乳的不足(母乳、嬰兒配方奶600-800ml)
③逐漸添加輔助食品,至12月齡時,可達到如下種類和數量:穀類40-110g,蔬菜類和水果類各25-50g,蛋黃1個或雞蛋1個,魚/禽/畜肉25-40g,油5-10g。

第三階段(1-3歲)
①母乳和乳製品,繼續母乳喂養,可持續至2歲,或幼兒配方食品80-100g
②油20-25g,蛋類、魚蝦肉、瘦畜禽肉等100g ,蔬菜和水果類各150-200g,穀類100-150g。

輔食品種從單一到多樣: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隔3至5天之後再添加另一種。萬一寶寶有過敏反應,媽媽便可以知道是由哪種食物造成的了。

輔食質地由稀到粘稠:首先開始給寶寶選擇質地細膩,較稀的輔食,有利於寶寶學會吞嚥的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輔食的粘稠度,從而適應寶寶胃腸道的發展。

缺鐵影響嬰兒智力
1歲以內的寶寶生長發育速度非常快,因此對營養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嬰兒日常營養中需求量最大是鈣、鋅、維生素、鐵四種元素。鈣、鋅和維生素缺失的嚴重性已廣為人知,但鐵缺失的重要性認知卻遠低於前三者,缺鐵的初期症狀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缺鐵”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普遍的營養缺乏問題之一,但它卻常常因前期症狀不明顯而遭忽視,一旦被發現往往已經是中期。鐵缺乏症是遍及全球的營養缺乏性疾病,兒童尤為突出。在中國,7-12月齡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率則高達20.8%。

 

嬰兒不建議補充鐵製劑
從強化鐵的輔食中補充營養是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良好方法。比如,強化鐵的米粉和泥糊類輔食可有效補充營養及鐵。肉類和動物肝臟中鐵的含量較高,肉類佐餐泥也可補充輔食添加期寶寶的營養所需。

另外,不建議給寶寶單純補充口服鐵製劑,因為這類製劑易引起寶寶胃腸道反應,並且鐵的吸收有限,加上口味不好,令寶寶難以接受。也不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吃成人食物。成人食物製作不夠精細,寶寶稚嫩的腸胃難以消化,影響吸收。並且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對營養需求比成人高,特別是對蛋白質、鐵、鋅、鈣及多種維生素的需求量較大,成人食物難以滿足。更為重要的是,成人食物往往添加調味劑,容易使寶寶從小養成重口味的習慣,易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導致飲食不均衡,增加日後患心血管等疾病的機率。

 

資料來源:baobao.sohu.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