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碼時代的來臨, 生活中使用電子產品已是無可避免的,特別是手機 、平板和電視。 電視讓爸爸看新聞, 了解周邊發生的大事; 讓媽媽看連續劇, 抒發情感; 孩子看卡通節目, 充滿歡樂。 媽媽們對電視是又愛又恨。當媽媽做家事忙碌時, 孩子看電視是讓媽媽能喘口氣的救星。 但是, 當孩子過於沉溺在電視時, 卻又感到擔心生氣, 深怕孩子成為電視兒童, 更怕對孩子的視力與發展產生傷害。 現實生活中, 若要完全把孩子與電視絕緣, 對想喘口氣的媽媽來說真的是不容易。 若嚴厲禁止孩子看電視, 卻反而讓孩子不斷想偷看、情緒反彈、甚至親子衝突。

到底要以何種方式, 讓孩子合理看電視, 家長們要記著以下幾點, 讓孩子能擁有快樂的電視時光, 卻不因此電視成癮。 孩子從電視中有正面幫助, 而不傷害視力與發展, 讓孩子快樂看電視而不上癮。

2. 看電視規則 (時間、次數、距離) :
讓孩子擁有電視時光,培養孩子規律看電視的習慣,但事先說好規則,不能因為看電視而改變吃飯、睡覺時間;當遊戲與功課寫完能看一集電視;坐在什麼距離才能看電視….等。盡可能讓孩子看小的短片,控制在15分鐘以內,超過這個時間,要提醒孩子適時休息。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間最好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為好。因為孩子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時期,每天長時間看電視,容易使他們的神經系統與機體產生疲勞,影響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學習等其他活動的正常進行。

最後,看電視的時機也很重要,吃飯的時候,最好把電視關掉(爸媽也要以身作則),以免影響孩子進食。關電視前務必提前告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不耍賴。

3. 看後交流:
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建議家長在一邊陪同。看完之後,問問孩子,從中看到什麼,引導連結生活經驗,讓孩子不只是滿足於電視的聲光刺激,而是用大腦在思考,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記憶力。盡可能多些向孩子解釋電視節目的內容,告訴他哪些東西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不能做的,這也是你向孩子灌輸正確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好時機。鼓勵他們問問題,並將節目中的內容與生活聯繫起來。

4. 多陪伴遊戲、閱讀及戶外活動 :
多些陪伴孩子在家遊戲, 享受與孩子嘗試多種玩具的玩法,一起發現閱讀的樂趣, 不要習慣把孩子丟給電視。孩子自然而然能獨立遊戲,主動閱讀,不會把電視成為在家唯一樂趣。每天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愛動也肢體靈活,主要讓眼球肌肉去看遠處景色,恢復眼睛疲勞。就連長時間寫作業,也會造成眼球肌肉疲乏而傷害孩子視力!

電視、平板、手機的螢幕發出的「藍光」對孩子角膜發展、大腦、專注力有相當的影響。藍光更能直接穿透眼球到達視網膜與黃斑部,造成視力與眼球老化問題。大人小孩都不要長時間盯著電視,20分鐘要休息一下,50吋以上的大尺寸電視更要保持約2公尺的觀看距離,才能保護好全家人的眼睛!

 

 

 

分享到: